1 最初的分離李靜出生在西北一個偏遠山村,這里黃土漫天,干旱少雨。
村民們大多靠天吃飯,日子過得緊巴巴的。她的到來并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1喜悅。
“又是個丫頭片子?!蹦棠瘫е鴦偝錾齻€月的李靜,嘆了口氣。媽媽王秀蘭躺在床上,
別過臉去,不愿多看嬰兒一眼。她結婚才一年,卻已經(jīng)對這段包辦婚姻深感絕望。
丈夫李建國是個老實巴交的農(nóng)民,沒什么文化,也不懂她的心思?!皨?,孩子您先帶著吧,
我和建國得去城里打工。”王秀蘭輕聲說,語氣里沒有一絲不舍。奶奶點點頭,沒再多言。
就這樣,李靜在三個月大時就被交給了爺爺奶奶撫養(yǎng)。爺爺奶奶雖然年紀大了,
但對這個小孫女還算疼愛。爺爺李老漢常常抱著她在院子里曬太陽,
指著遠處的山說:“靜靜啊,長大后要走出這大山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?!崩铎o咿呀學語時,
最先會叫的是“爺爺”、“奶奶”,而不是“爸爸”、“媽媽”。父母對她來說,
只是偶爾回鄉(xiāng)的陌生人,會帶些糖果和玩具,但停留不了多久又會離開。李靜兩歲那年,
王秀蘭再次懷孕了。這次她辭了城里的工作,回到村里待產(chǎn)。她懷著希望,
祈禱這次是個兒子。2 弟弟的到來王秀蘭臨產(chǎn)那天,李建國特意從城里趕回來。
他在產(chǎn)房外焦急地踱步,嘴里不停念叨:“一定要是兒子,一定要是兒子。
”當護士出來告知“是個大胖小子”時,李建國高興得差點跳起來。他沖進產(chǎn)房,
抱著兒子不肯撒手,完全忽略了虛弱的妻子。王秀蘭雖然疲憊,但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。
她終于做到了,生了個兒子,這在村里是件很有面子的事。而此時,
兩歲的李靜正被奶奶牽著,怯生生地站在產(chǎn)房門口。
她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都在圍著那個紅撲撲的小東西轉(zhuǎn),沒有人注意到她。
這是李靜記憶中第一次與母親共同生活。王秀蘭產(chǎn)后在家休養(yǎng)了一年多,
這本該是母女建立感情的黃金時期,卻成了李靜童年噩夢的開始。
王秀蘭全部心思都放在兒子身上,對李靜幾乎視而不見。只有當兒子睡著了,
或者李靜不小心吵到弟弟時,母親才會注意到她?!鞍察o點!沒看見弟弟在睡覺嗎?
”這是王秀蘭最常對李靜說的話。有時候,李靜只是想靠近母親,像其他孩子一樣尋求擁抱,
但總被無情推開?!皠e碰我,我剛換的衣服,都被你弄臟了。”李靜長得越來越像父親,
尤其是那雙大眼睛和濃密的眉毛。每當王秀蘭看到這張臉,就會想起她不幸的婚姻,
于是對女兒的厭惡又添幾分。3 差別對待李靜四歲那年,發(fā)生了一件事,
讓她第一次意識到母親對她的厭惡。那天,弟弟李明哭鬧不止,王秀蘭怎么哄都沒用。
李靜想幫忙,拿了自己最喜歡的布娃娃逗弟弟。不料李明一把抓過娃娃,
扔到了地上的水洼里。李靜急忙撿起濕透的娃娃,心疼地擦著。王秀蘭見狀,
不由分說就扇了李靜一耳光?!澳阍趺凑疹櫟艿艿??連個娃娃都拿不好!”王秀蘭怒吼道。
李靜捂著臉,眼淚在眼眶里打轉(zhuǎn),卻不敢哭出聲。她知道,如果哭了,會招來更多的打罵。
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。弟弟摔倒了,是李靜的錯;弟弟不吃飯,是李靜沒哄好;弟弟生病了,
是李靜傳染的...任何小事都能成為王秀蘭打罵女兒的理由。而李明則是在溺愛中長大。
他要什么有什么,做錯事也不會受罰。王秀蘭對兒子總是溫柔耐心,
與對待李靜的態(tài)度判若兩人。唯一一次王秀蘭打了兒子,是因為李靜被罵急了,
頂撞道:“你就知道疼弟弟!我是不是你親生的?”王秀蘭氣極了,
轉(zhuǎn)身就在李明屁股上拍了一巴掌。兩歲的孩子哇哇大哭,王秀蘭立刻后悔了,
抱起兒子心肝寶貝地哄著。那天半夜,李靜起床上廁所,看見母親輕輕掀開弟弟的衣服,
仔細查看白天打的地方。發(fā)現(xiàn)連個紅印子都沒有,王秀蘭這才松了口氣,給兒子掖好被角,
輕手輕腳地離開。李靜躲在門后,看著這一幕,心里像被什么揪緊了。
她多么希望母親也能這樣關心自己啊。4 父親的虛偽李建國常年在外打工,
每年回家一兩次。他總說自己不重男輕女,對兒女一視同仁。但李靜能感覺到,
父親的話言不由衷。每次回家,李建國會給兒子買新衣服、新玩具,
給女兒的卻總是些便宜貨。他會把兒子抱在腿上,耐心地聽他嘰嘰喳喳說個不停,
但對女兒卻很少有過這樣的親密。有一次,李靜數(shù)學考了滿分,興高采烈地拿給父親看。
李建國只是瞥了一眼,淡淡地說:“嗯,不錯?!比缓缶屠^續(xù)教兒子玩新買的玩具飛機了。
而當李明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時,李建國高興地把他舉過頭頂,在院子里轉(zhuǎn)了好幾圈,
逢人便夸:“我兒子真聰明!”李靜躲在屋里,看著父子倆其樂融融的樣子,心里酸澀難言。
她不明白,為什么自己這么努力,卻始終得不到父母的認可。那天晚上,
李靜鼓起勇氣問父親:“爸,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?”李建國愣了一下,
隨即笑道:“傻孩子,你想多了。爸爸對你們姐弟倆都是一樣的。
”但李靜能從父親躲閃的眼神中看出,這不是真話。5 求學之路盡管家庭環(huán)境不如意,
李靜卻在學習上表現(xiàn)出了過人天賦,尤其是數(shù)學。數(shù)字和公式對她來說,
比人際關系簡單得多。一加一永遠等于二,不會像父母的愛那樣變幻莫測。小學畢業(yè),
李靜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縣重點中學。這意味著她必須住校,每周只能回家一次。
對大多數(shù)孩子來說,離開家是件難過的事,但對李靜來說,這卻是一種解脫。
她終于可以暫時逃離那個令人窒息的家了。中學六年,李靜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。
她知道,只有讀書能改變自己的命運。每當想家的時候,她就用做題來麻痹自己。高考那年,
李靜考上了一所普通二本院校,被師范專業(yè)錄取。她本想學數(shù)學,但父母覺得師范生有補貼,
將來工作也穩(wěn)定,堅持讓她報這個專業(yè)。與此同時,李明只考上了一所大專。
但王秀蘭和李建國仍然為兒子大擺宴席,請了所有親戚朋友來慶祝。而對李靜,
只是簡單說了句“不錯”,連個像樣的禮物都沒有?!懊髅髦豢剂藗€大專,
你們卻這么高興;我考上本科,你們連句表揚都沒有?!崩铎o終于忍不住抱怨。
王秀蘭立刻板起臉:“你怎么這么不懂事?弟弟是男孩子,將來要養(yǎng)家糊口的,
學歷當然重要。你一個女孩子,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?最后還不是要嫁人!
”李靜的心涼了半截。原來在母親眼中,她的努力和成就都是沒有價值的。
6 大學生活大學生活對李靜來說是一段復雜的經(jīng)歷。她第一次遠離家鄉(xiāng),來到省城,
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。但與此同時,她也感受到了自己與他人的差距。
同學們討論著最新的電影和音樂,她卻一無所知;她們相約去逛街購物,
她卻只能推脫說要去圖書館學習。不是因為不喜歡,而是因為沒有多余的生活費。
父母給的生活費剛剛夠吃飯,買本書都得精打細算。而弟弟在大專里卻過著奢侈的生活,
最新款的手機、名牌運動鞋、每月充足的生活費...父母從來沒有虧待過他。
李靜只能靠獎學金和兼職來補貼生活。她做了家教、服務員、發(fā)傳單等各種兼職,
常常一天工作好幾個小時后再回宿舍學習到深夜。大二那年,李靜戀愛了。
對方是物理系的一個男生,叫張磊。他不像其他男生那樣只看重外表,
而是被李靜的聰慧和堅韌所吸引。這段戀情讓李靜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珍惜的滋味。
張磊會記得她喜歡的食物,在她生病時送藥,在她為家教奔波一天后,
默默送來熱乎乎的晚餐。然而好景不長。大四那年,
張磊的父母得知兒子和一個來自偏遠地區(qū)的師范生談戀愛,強烈反對。
他們早已為兒子安排好了門當戶對的婚事。“靜靜,對不起,
我父母以死相逼...”張磊痛苦地說。李靜平靜地接受了分手。
她早就料到會是這樣的結局,只是沒想到來得這么快。
7 考研的決心失戀后的李靜消沉了一段時間,但很快振作起來。她決定考研,
要證明自己的價值。這個決定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?!芭⒆幼x那么多書干什么?
趕緊畢業(yè)回來找個工作,嫁人才是正經(jīng)事!”王秀蘭在電話里吼道。
就連一向不多言的李建國也勸道:“靜靜,咱們家條件不好,供你讀到大學已經(jīng)不容易了。
你弟弟將來結婚買房都需要錢,我們實在沒錢供你讀研究生了?!崩铎o堅定地說:“爸,媽,
我不要你們的錢。我會自己打工賺學費和生活費。”就這樣,
李靜開始了邊備考邊打工的日子。她同時做了三份家教,每天忙得連軸轉(zhuǎn)。只有深夜和清晨,
她才能抽出時間復習功課。那些日子,她常常凌晨四點就起床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