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二夫人亦上前道:“正是!今早聽你母親說起此事,我實在難以置信他能做出這等事來。咱們都是看著那孩子同你一塊兒長對你掏心掏肺的,所以當年你冒險救他,我們雖憂心,卻也理解。萬想不到這沈川如今竟變成這般模樣!若非你當年救他脫險,他哪還有命當成這個王爺?如今攀附了個郡主,便如此折辱于你。咱們崔家的女兒,往上數(shù)到哪一代,也斷沒有給人做妾的!茵娘莫怕,幾位嬸嬸今日便陪你一同去見見這負心漢,不往他臉上啐口唾沫星子,這口氣實難咽下!”幾位叔叔嬸嬸聞言,紛紛上前應和。
如今的沈川,茵娘自是想要親眼看看的,親眼看看確認他的安好。長輩們自是一心是為心疼她,只是……若他們見過五年前,他被趙廷玉帶到她面前時的樣子,只怕再多的狠話也說不出口,對他如今的“另結良緣”,也難以生出更多計較之心了。
大康開國至今不過二十余載,坊間曾流傳一句箴言:“一沈一湯,助趙得康?!?/p>
這“沈”,指的便是沈國公沈仁安。他追隨先帝趙夠自布衣起兵,單槍匹馬,數(shù)次與先帝并肩作戰(zhàn),互為脊背。最終推翻舊朝,奠定趙氏基業(yè)。新朝初立,沈仁安即獲封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。
沈氏一門,權勢煊赫,出入宮禁無需通傳,其馬可踏御苑,其劍可入帝殿。君臣二人,情誼深厚,常同食共寢。
趙夠更曾于朝堂之上,當眾宣告:“朕與沈家共江山!來日仁安與我,必要共奉于太廟,受我趙氏子孫萬世香火!”
沈氏之榮寵,當世無人可及。
沈川,便是沈國公年過五旬所得的老來子。鮮衣怒馬的少年郎,被趙、沈兩家一起金尊玉貴地養(yǎng)大的。生于如此勛貴門庭,他骨子里自有一股矜貴氣度,天性卻又純良赤誠,自幼便向往話本中快意恩仇的江湖。幼時曾與茵娘一同落入人販之手,兩人設法脫身后,他便似一塊甩不脫的膏藥,從此牢牢黏在茵娘身后。托他的福,茵娘竟也分得幾分勛貴余蔭,得以在京城橫著行走。
這般吵吵嚷嚷著一起長大,忽有一日,這少年竟對著茵娘,念起那酸不拉幾的詩文:“野有蔓草,零露漙兮。有美一人,清揚婉兮。邂逅相遇,適茵娘愿兮?!睘榇?,茵娘足足笑話了他數(shù)月。
沈家是在與崔家議親的前一日出事的。一夕之間,闔族傾覆。先帝趙夠親自下旨,七月初七,午門之外,斷頭臺上跪著的,沈氏上至國公夫婦,下至垂髫稚子、仆從婦孺,全族四百余口,盡數(shù)伏誅,邢臺之下,血流成河。
從被告發(fā)下獄,到御筆親批滿門斬立決,不過短短二十日。那所謂的鐵證如山,終究不過是應了那句古訓:功高蓋主,君疑臣死。
沈家出事直至塵埃落定,祖父應茵娘苦苦哀求,已竭盡所能斡旋。然皇權碾壓之下,縱是權傾朝野如沈家,亦如螻蟻般被輕易屠戮,毫無還手之力。
那一段時間,茵娘過的渾渾噩噩,忽一日,聽聞斷頭臺上那具“沈家小公子”的尸首竟是假的,是仆人的替身!京城旋即戒嚴,官兵連日挨家挨戶嚴查,城門與各處要道貼滿了沈川的海捕文書:凡助官府擒獲沈川者,生死勿論,賞銀萬兩,敕封萬戶侯;凡私藏此朝廷欽犯者,以同謀逆罪論處,格殺勿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