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創(chuàng)新大賽的決賽日終于到了。比賽在帝都會展中心舉行,
現場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(yōu)秀團隊。"安安,緊張嗎?"王欣欣問我。"有一點。
"我承認,"但更多的是興奮。"李明推推眼鏡:"我們準備得很充分,應該沒問題。
"比賽分為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:項目演示、專家提問、現場答辯。
我們的項目被安排在智能制造組的第五個出場。前面的幾個團隊都很強,
有來自北京、上海的名校學生,也有海外留學歸來的青年才俊。"水平確實很高。
"劉小龍看著其他團隊的演示,"競爭激烈啊。""沒關系。"我淡定地說,
"我們有自己的優(yōu)勢。""什么優(yōu)勢?""實戰(zhàn)經驗。"我指著臺上正在演示的團隊,
"他們的項目很多都還停留在理論階段,而我們已經有了實際的應用案例。
"很快輪到我們上臺了。"各位評委老師,大家好。我們是來自山河四省的團隊,
項目名稱是'基于AI的智能制造一體化解決方案'。"我開始了演示。
幕上展示著我們在王總工廠的改造成果:生產效率提升圖表、質量改善數據、成本節(jié)約分析。
"我們的技術不僅具有理論創(chuàng)新性,更重要的是已經通過實際應用驗證了有效性。
""這是改造前后的對比數據,所有數字都經過第三方審計機構的認證。
"臺下的評委們聽得很認真,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。李明負責技術細節(jié)的講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