賈敏一想,卻是這么個理,遂吩咐賴奶娘:
“別讓我和老爺再聽見她們,更別讓我和老爺看見她們。”
真要了陳氏兩人的命,賈敏還是不敢的,但她又確實不待見她們,更擔心林如海會想起她們,便只能盡量忽視她們。
賈敏不知道,就是因為她這話,才讓陳氏兩人沒能活過這年的冬天。
史氏后來得知這一消息時,總算是覺得諸多不順心中有了讓她順心的一件事。
熱孝過去,她一起扶靈回鄉(xiāng)的兩個兒子回來了。
一年前,賈赦跟太子陪同皇帝微服出巡,誰料會遇到反賊刺殺,危急時刻,太子去救皇帝,作為伴讀的賈赦同樣想救下太子。
可惜他離得太遠,只堪堪來得及用半邊身子遮擋住太子和皇帝。
皇帝受了驚嚇,皇帝精心教養(yǎng)的太子重傷,而賈赦呢,也因為替太子擋刀胯下受創(chuàng),太醫(yī)曾言:
賈赦以后不能再有子嗣。
這不,兄弟倆才從金陵回到京城,皇帝的襲爵圣旨便下來了:
榮國公世子賈赦,不降等襲爵。
從此,賈赦成了新一代榮國公。
史氏有氣沒處撒,萬分心疼二兒子的同時,以孝道壓著賈赦,讓賈赦去求皇帝給賈政恩賜官職。
賈赦當然不會答應(yīng)。
只過了兩天,榮國公府里便發(fā)生了一件震驚京城的大事:
新任榮國公賈赦,繼林家老太太抄家之后,將自己家也給抄了!
榮國公府里凡是犯了事的下人仆從,喜提官府捉拿判決,包括史氏身邊伺候的賴大一家。
抄了家清點完家產(chǎn)后,賈赦立刻帶人護送著幾十萬兩國庫欠銀浩浩蕩蕩去了戶部。
史氏急暈在榮慶堂,可還不等她醒來跟賈赦哭鬧,從戶部回到家里的賈赦已經(jīng)請來族老和賈政分了家。
分家后,史氏作為老封君依舊住在榮慶堂,賈赦這個剛襲爵的新任國公搬到榮禧堂。
至于史氏之愛子賈政,則黑著臉頂著賈赦“你要是敢不搬,那就出府令居”這句話,安靜的搬到了賈赦張氏原本的住處。
這一切,不過是發(fā)生在須臾之間。
顧氏第一時間得到消息,她叫來林游:
“咱們家是不是還欠著國庫幾萬兩銀子?”
林游將賬本遞給她:
“回老太太,確實欠著三萬兩?!?/p>
顧氏沒接賬本,只拿手指點了點他:
“你辦事,我向來是放心的,去吧,別聲張,悄悄還了就是。”
賈赦能大張旗鼓,她這邊就不好再做讓人怨恨的事了。
三天后大朝會散去,顧氏收到皇帝老兒送來的賞賜:
一柄晶瑩剔透、色澤絢麗的玉如意。
顧氏:“……”
她能說,她其實有點眼饞史氏的誥命么?
皇帝老兒就不能實在一點,給她的誥命升一升?
……
揚州傳來陳氏兩人身亡的消息。
顧氏并不意外這個結(jié)果,她們兩人會有這個結(jié)局,在她們決定去揚州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注定。
她沒有任何同情陳氏兩人的心理,更沒想過插手去救她們,她其實給過她們選擇:
“給她們家里送信吧,就說是水土不服?!?/p>
府里連個喪儀都沒的,兩個妾室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消失。
顧氏心里嘆了口氣,
“該給幾個孩子啟蒙了。”
翻過年,四個孩子便虛歲三歲,顧氏準備一視同仁,孫兒孫女一樣的教養(yǎng)。
她剛放出消息,榮國公夫人張氏就遞來帖子。
兩人沒在雙方的府里見面,而是約在了皇覺寺。
“林夫人,咱們又見面了?!?/p>
禮部侍郎家那位張夫人,和張氏兩人款款而來。
顧氏看著她倆:
“你們姑嫂倒是感情好?!?/p>
沒有壞了事的義忠親王,張?zhí)当粗赂胬线€鄉(xiāng),幾個兒孫乘著東風皆有高升。
顧氏不由有些好奇那位賈赦的身份。
“林夫人子孫興旺,氣色比我這個三旬婦人的還要好。”
張夫人上下打量顧氏,言語之間帶了試探。
如今,京城里誰家不好奇林家這位老太太是怎么保養(yǎng)的?
林府里傳出來的那個能解余毒的養(yǎng)身方子,可有不少人家旁敲側(cè)擊。
也不是沒人起了強要的心思,但有四皇子親自背書,還真沒人敢不長眼的鬧到這位老太太面前。
張氏拍了拍她的手:
“嫂嫂不曾聽說人逢喜事無憂愁的話么?”
她轉(zhuǎn)向顧氏:
“親家老太太身體康健,我家公爺也替敏妹妹欣喜著呢。”
顧氏笑道:
“令儀這話沒錯,老婆子如今三個孫兒一個孫女都健健康康的,又聰明又伶俐,可不就是無憂無愁么?”
她絕口不提養(yǎng)身方子,有本事親自去找四皇子要??!
張氏的目的并不是那個方子,她就著顧氏提起的話頭:
“老太太的福氣大著呢,再過上幾年,幾個孩子長大,說不得跟咱們家林姑爺一樣,又是高中探花?!?/p>
林如海當年原是榜眼,只因他年紀最輕相貌英俊,便被皇帝欽點為探花。
張氏這話的意思,顯然是夸贊林家兒郎虎父無犬子。
顧氏差不多明了她的來意:
“以后的事,誰又能說得準。也不知道他們是否能和他們父親一樣成為國之棟梁?!?/p>
說到這里,她便裝作隨意的問張氏:
“令儀你家瑚哥兒當年是請了哪位大家啟蒙?”
張氏就等著這話呢。
張家一門數(shù)十位進士,給賈瑚啟蒙的,自然是張氏的父親——已經(jīng)告老還鄉(xiāng)的老太傅。
只如今自然不能讓她老父親親自給林家的小兒啟蒙:
“老太太是要給哥兒請老師么?”
雙方都有意,顧氏便這樣定下張家某二甲進士成為四個孩子的授業(yè)恩師。
沒錯,是四個。
顧氏為了給自家大孫女爭取到這個機會,可是將那個養(yǎng)身方子的功效又提了提。
最后,自然是雙方都達到了滿意的目的。
作為給張氏這個中間人的謝禮,那個養(yǎng)身方子也讓張氏帶了回去。
眨眼之間,十數(shù)年匆匆而過。
十數(shù)年間,向大勇兩次無功而返終于找到紅薯和土豆并帶回種子。
試驗出結(jié)果后,作為新帝登基的賀禮,顧氏親自前往工部尚書霍家獻寶。
新皇喜不自勝,賜林如海長寧侯,顧氏榮封超品誥命。
十數(shù)年間,回京任職戶部侍郎的林如海依舊沒有其他兒女降生,倒是林墨錚兄弟三人,十一歲時便紛紛取得秀才功名。
這一日,京城里突然傳出來一件奇事:
禮部正六品主事賈政膝下,多了一個含玉而生的次子,名為寶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