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9年,晉東南太行山區(qū)。
兩幫八路在崇山峻嶺間相聚。
日前,我軍軍工部正式成立,總部向沿安方面申調一批技術骨干前來支援,因此沿安派遣了一個兵工連。
蘇衛(wèi)就是這個兵工連的帶頭人。
“報告首長!陜甘寧邊區(qū)機器廠技師蘇衛(wèi),帶領兵工連前來報到!”
“蘇衛(wèi)同志,我代表軍工部歡迎你們的到來!”
部長緊緊握住蘇衛(wèi)的手,顯得非常激動。
蘇衛(wèi)今年二十七歲,但已經是我軍一名老干部!
他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,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,給地主家放過牛、種過地,因不想當牛馬,想做人,所以早年跟鄉(xiāng)黨們一同起義,參加了隊伍。
我軍打響武裝斗爭的第一槍時,他才十五歲。
由于年紀較小,他后來沒待在前線,在官田兵工廠,也就是當時的中泱兵工廠槍炮科當工人。
學習實踐了幾年后,他又先后在沿安的十里鋪兵工廠、柳樹店兵工廠、茶坊兵工廠任職,可以說一路跟著我軍兵工廠遷移,親眼目睹了我軍的兵工發(fā)展史。
茶坊兵工廠就是陜甘寧邊區(qū)機器廠,分東廠和西廠,東廠主要負責槍械修配,西廠則負責槍械制造。
但無論東廠還是西廠,很多事都是他說了算。
東廠修不了的槍他能修,西廠造不出的武器他能造。
雖然他沒去國外留過學,卻在36年就進入抗大學習,在三科訓練班受訓。
不僅是抗大一期生,當初抗大選址在瓦窯堡,他還參與了建校工作。
那里的窯洞教室,石塊桌椅,石灰泥土糊成的黑板墻,都有他這個粉刷匠、泥瓦工的身影。
三科主要訓練班、排干部和老戰(zhàn)士,但他跟一科的高級干部,二科的營連級干部,在校期間關系都非常融洽,經常跟許多大人物同吃同住。
就連眼下的部長都是他的老熟人,根本就沒把他當下屬看待,而是迎來了一塊寶貝疙瘩似的。
因為他是兵工部人盡皆知的土專家,常常土洋結合,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,立下過許多奇功,被沿安的首長們贊譽為我軍的掌中寶。
“蘇衛(wèi),臉色不太好啊,生病了?”
“首長,半路上蘇工差點死球……差點光榮了?!睕]等蘇衛(wèi)開口,隨行的警衛(wèi)員就解釋起來。
在這個艱苦的年代,活著便是一件幸事。
兵工連來的路上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,要面對鬼子的重重封鎖,再加上攜帶的軍糧不足,又沒有藥物,一路走來,眾人的身體和精神都很疲憊,不少同志還得了瘧疾。
因戰(zhàn)斗和傷病,兵工連在路上犧牲了起碼三分之一的同志。
包括蘇衛(wèi)也在途中感染瘧疾,不幸犧牲。
沒有人知道,眼下的蘇衛(wèi)已經不是原來的蘇衛(wèi),而是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。
部長得知經過悲嘆道:“同志們辛苦了!你們都是我軍的寶貴財富,那些犧牲的同志都是無私無畏的人民英雄!歷史會銘記他們!”
"蘇衛(wèi),去醫(yī)院看看吧,雖然咱們醫(yī)院資源緊張,可身體才是一切的本錢,不要硬扛。"
“首長不必擔心,我現(xiàn)在好多了,隨時可以參加工作。”
對于蘇衛(wèi)起死回生般的表現(xiàn),兵工連是既覺得意外又在情理之中。
因為蘇衛(wèi)早就有個鐵人的綽號,比卷壓機還能卷,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了。
其實蘇衛(wèi)能擺脫瘧疾,并且身體素質變得超乎常人,這都是穿越者的福利。
不過僅此而已。
穿越后他多次嘗試著召喚系統(tǒng),結果沒有任何響應,不得不接受了沒有系統(tǒng)的現(xiàn)實。
但沒有系統(tǒng)又怎樣?
在這個年代,最不缺的就是傳奇,以及傳奇的締造者!
有些事跡說出來,比開掛還要讓人打敗認知,燕雙鷹都拍保守了。
說來也巧,他不光跟原身同名同姓,前世畢業(yè)于哈工程,后來也在軍工系統(tǒng)工作。
如今專業(yè)對口,他要把老前輩的意志傳承下去,來的路上就已經摩拳擦掌,躍躍欲試。
二十一世紀的一位教授說過,實力永遠是維護正義的基礎,國防才是外交真正的后盾!
強國必須強國防,強軍必須強軍工!
尊嚴只在劍鋒之上,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!
一個國家的安全與軍工力量密不可分,每一個軍工人都是國家的鑄劍者!
尤其是我國第一代軍工人,他們?yōu)楹髞淼膹臉I(yè)者鑄造了軍工魂!
所以,穿越而來的蘇衛(wèi)覺得無上光榮!
哪怕沒有系統(tǒng),這過程充滿艱辛,可只要思想不滑坡,辦法總比困難多!
“同志們剛到,工作先不急,我讓根據地準備了飯菜,吃好歇好再說?!?/p>
"俗話說的好,人是鐵飯是鋼,一頓不吃餓得慌,你就是鐵人也得勞逸結合,往后把你那拼命三郎的勁兒稍微收一收吧,我可不想再看見你暈倒在車間?!?/p>
“’這次讓你來,就是在挖沿安方面的心頭肉喲!你要有點事我可擔不起。"
"首長言重了,我現(xiàn)在的身體比以前好多了,可能這就是大難不死,必有后福吧。"
可不是嘛,雖然沒系統(tǒng),可蘇衛(wèi)發(fā)覺自己身體素質明顯異于常人,五官感應都很敏銳,記憶力談不上過目不忘卻也差不多。
富人靠科技,窮人靠變異。
他想他大概是變異了。
現(xiàn)在我軍正是一窮二白的時候,有了變異,再搞科技,面包和牛奶都會有的。
部長對蘇衛(wèi)是既器重又無奈。
他早就認識蘇衛(wèi)了,自從第一眼看到蘇衛(wèi)就很喜歡他,這些年蘇衛(wèi)經常為攻克一些技術難題廢寢忘食,曾有一次,他因工作太專注,竟把桌上的墨水當水喝,還有好幾次低血糖暈倒,差點死在機床前。
因此才有蘇鐵人、拼命三郎等綽號,有時首長們考慮到他的身體健康,給他下死命令,逼迫他強制關機,但他的座右銘是,只要干不死,就往死里干!
這句話在沿安時被他貼在床頭上用來警醒打氣,這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,引得我軍上下官兵都對他豎大拇指。
部長一邊帶大家進入根據地,一邊談笑道:"怎么樣,這山溝溝里也是別有一番意境吧?"
蘇衛(wèi)望著眼前雄奇景色,感慨道: "太行天下脊,形勝孰能齊?實乃我華夏山河之脊梁,壯哉!美哉!"
"哈哈,不愧是蘇大才子,過了前面一線天就到家了,以后這里不僅是我華夏山河的脊梁,也是民族之脊梁!"
在晉東南邊區(qū),我軍有一個十分隱蔽且重要的機構,那就是黃崖洞兵工廠!
今年七月,日寇侵入榆社,設立在韓莊的總部修械所受到威脅,為了保存力量隱蔽目標,創(chuàng)建長期而穩(wěn)固的的軍工生產基地,兵工部奉大老總和副總參之命,將修械所移到黃崖洞。
隨后劉部長、程所長和陳總工,來到黃崖洞水窯丈量面積,根據當地自然條件決定用石頭砌墻,石板蓋頂建房。
因此,黃崖洞兵工廠又稱水窯兵工廠、水腰子兵工廠。
這里的奇景比比皆是,尤以入口處一道一里長的山谷最為引人。
這道山谷兩側均是絕壁,高且狹窄,被俗稱為甕扢廊。
深入其中,仰望天空,只見一線湛藍天色,遂也被稱為一線天!
因這里無法容納大部隊一次性進入,所以在軍事角度來看,有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之險。
兵工連的同志都對一線天嘖嘖稱奇,蘇衛(wèi)則不由想起了《亮劍》中的情景。
據他所知,這個世界是有李云龍的,不知道李云龍今天來沒來‘掃蕩’,如果來了,那他的老鄉(xiāng)張萬和可要遭老罪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