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宣和年間,大宋江山看似繁花似錦,實則內里千瘡百孔。繁華的汴京街頭,
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暗藏著民生的疾苦與朝廷的腐敗。而在濟州鄆城縣,
一位英雄人物正嶄露頭角,他便是朱仝。朱仝身長八尺有余,面若重棗,
恰似熟透的紅棗般紅潤且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威嚴。雙目仿若朗星,熠熠生輝間盡顯英氣。
一部虎須髯長一尺五寸,根根硬朗,隨風飄拂,行走之時,那美髯無風自動,
活脫脫恰似關云長再世,故而江湖人稱“美髯公”。他出身殷實之家,
自幼便展現(xiàn)出非凡的聰慧與志向。家中豐富的藏書,成為他汲取知識的寶庫,
尤其是《孫子兵法》,他更是日夜研讀,對其中的戰(zhàn)略戰(zhàn)術爛熟于心。不僅如此,
他對十八般武藝的鉆研也極為刻苦,寒暑不輟,一招一式皆展現(xiàn)出深厚的功底。
朱仝心懷悲憫,性情豪爽豁達,對貧苦百姓的遭遇總是感同身受。
每當看到街頭衣不蔽體、食不果腹的窮人,他都會毫不猶豫地解囊相助。
鄆城的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,街頭巷尾傳頌著他的善舉。孩童們視他為英雄,每當他走過,
便會歡快地圍攏過來,眼中滿是崇拜;老人們則將他當作依靠,見到他都會主動作揖行禮,
稱贊他是鄆城的驕傲。第一章,鄆城風云:三番義舉鑄威名(一)月夜劫綱救晁蓋那年盛夏,
酷熱難耐,整個鄆城仿佛被放進了蒸籠。一日,濟州府傳來十萬火急的密函,
函中直指東溪村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一事。朱仝手捧著這份公文,指尖不自覺地微微發(fā)顫。
那晁蓋,乃是他相交多年的好友,平日里晁蓋仗義疏財,樂善好施,此次劫取生辰綱,
更是懷著為天下饑民謀福祉的大義。朱仝心中猶如翻江倒海,在這忠義兩難全的時刻,
苦苦思索著應對之策。思忖間,步兵都頭雷橫已迅速點齊衙役,
火急火燎地催促朱仝速速行動。朱仝眼珠一轉,一條妙計涌上心頭,他拍了拍雷橫的肩膀,
說道:“雷兄弟,你看這晁家莊前門地勢開闊,易攻難守,你率人從正面強攻,
必能吸引賊人的注意。我呢,就帶些兄弟繞到后門,以防他們狗急跳墻,從后門逃竄。
如此前后夾擊,定能將賊人一網打盡。”雷橫生性耿直,向來對朱仝信任有加,未及多想,
便滿口應允下來。當晚,月色如水,灑在大地上,仿佛給萬物披上了一層銀紗。
朱仝領著親信,腳步輕盈卻又透著幾分焦急,悄悄行至后門。不多時,
便見晁蓋等人背著包裹,神色匆匆而來。朱仝見此,猛然抽出腰間佩刀,
刀刃在月光的映照下泛著森冷的寒光,令人膽寒。然而,他卻壓低聲音,
急切地說道:“保正快走!濟州的追兵片刻之后就到了,你趕緊往梁山方向逃!
”晁蓋乍一見到朱仝,心中一驚,待聽清他的話,先是一愣,隨即眼眶泛紅,
“噗通”一聲跪地叩謝。朱仝佯裝追趕,故意一個趔趄,重重地摔下馬背,
捂著腿大聲呼喊道:“賊人武藝高強,兄弟們小心!”這一番逼真的苦肉計,
不僅成功騙過了雷橫,更讓晁蓋等人得以順利脫身,向著梁山奔去。朱仝回到縣衙后,
雷橫雖對抓捕行動失敗心有不甘,但并未懷疑朱仝。然而,縣衙中卻有一小吏,
平日里嫉妒朱仝的威望,暗中將朱仝行為異常的蛛絲馬跡報告給了知縣。知縣起了疑心,
卻苦于沒有確鑿證據,只能暗中觀察。朱仝得知此事后,表面不動聲色,心中卻更加謹慎,
他深知,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已在他人監(jiān)視之下。第二章,地窖暗語救宋江一波未平,
一波又起。正當朱仝還未從晁蓋一事的緊張中緩過神來,
又一則驚雷般的消息傳來:宋江因怒殺閻婆惜,被知縣下令通緝。朱仝接到緝拿命令時,
目光落在案頭那方宋江常贈的墨硯上,思緒萬千,心中不禁長嘆一聲。
他與雷橫一同來到宋家莊,剛踏入院子,朱仝便敏銳地察覺到佛堂香案下的暗格微微晃動,
心中已然明白宋江定是藏于地窖之中。他略作思索,轉身對雷橫說道:“雷兄弟,
你在這周圍仔細搜查一番,我去那邊看看?!敝ё呃讬M后,朱仝輕手輕腳地走到暗格旁,
緩緩掀開木板,壓低聲音說道:“公明兄,事已至此,情況危急,你速速投奔柴大官人,
那里或許能保你周全!”宋江從地窖中探出頭來,紅著眼眶,眼中滿是感激與無奈,
他急忙從懷中掏出祖?zhèn)饔衽?,遞向朱仝,說道:“朱兄,此恩此情,宋江無以為報,
這祖?zhèn)饔衽暹€望你收下,略表心意。”朱仝卻連忙揮手拒絕,
一臉嚴肅地說道:“兄弟之間的情義,怎能用財物來衡量?你我兄弟,無需如此。
”為了替宋江脫罪,朱仝可謂煞費苦心。他暗中四處奔走,拿出自己的積蓄,
上下打點縣衙的大小官員,又費盡口舌,買通了閻婆,
讓她在公堂上改口稱宋江是“誤殺”閻婆惜。甚至,為了讓整個事情看起來更加合理,
他不得不將替宋江報信的唐牛兒屈打成招,以“縱兇逃逸”的罪名定罪。
當宋江在清風寨聽聞此事的來龍去脈,不禁捶胸頓足,痛心疾首地說道:“朱仝兄此等大恩,
宋江便是粉身碎骨,也難以報答!”然而朱仝的這些舉動引起了閻婆的貪心。
她見朱仝為救宋江如此大費周章,便以為抓到了把柄,三番五次向朱仝索要錢財。
朱仝心中雖憤怒不已,但為了宋江的安危,只能強忍著一次次滿足她??砷惼诺么邕M尺,
甚至威脅要向知縣告發(fā)朱仝與宋江勾結。朱仝忍無可忍,卻又不能對她下手,
陷入了兩難的困境。就在此時,一位曾經受過朱仝恩惠的江湖義士得知此事,
暗中將閻婆擄走,警告她不許再為難朱仝。閻婆害怕性命不保,從此銷聲匿跡,
朱仝這才暫時擺脫了這個麻煩。第三章,
長街斷義放雷橫命運的軌跡總是充滿了意想不到的轉折,讓人猝不及防。雷橫,
這位與朱仝曾并肩作戰(zhàn)的好兄弟,因一時沖動,打死了知縣相好白秀英,被判處死刑。
朱仝此時已升任當牢節(jié)級,他每日都會親自給雷橫送飯。每次看到昔日威風凜凜的兄弟,
如今身著囚服,形容憔悴,朱仝的心就如被利刃狠狠刺痛,疼痛難忍。
押解雷橫前往刑場的途中,當隊伍行至十里坡時,四周一片寂靜,只有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,
更增添了幾分凄涼。朱仝突然停下腳步,面色凝重地看著雷橫,緩緩說道:“兄弟,
你家中尚有年邁的老母,她還盼著你回去盡孝。今日,你速速逃命去吧!這里的罪責,
我朱仝替你扛了!”說罷,他毫不猶豫地親手砸開了雷橫身上的枷鎖。雷橫望著朱仝,
眼中滿是震驚與感動,“噗通”一聲跪地不起,久久無言,唯有淚水奪眶而出。
朱仝卻沒有再多說什么,轉身毅然離去,他的背影在暮色的籠罩下,顯得愈發(fā)高大而孤獨。
朱仝放走雷橫后,主動前往縣衙自首。臨行前,鄆城的百姓們自發(fā)前來相送,
街道兩旁擺滿了酒肉,老人們滿含熱淚,紛紛說道:“朱都頭,你是個好人吶,
盼你早日歸來!”朱仝看著這些淳樸善良的百姓,心中一陣感動,
抱拳說道:“各位父老鄉(xiāng)親,朱仝承蒙大家厚愛,此去無論結果如何,朱仝都問心無愧!
”隨后,他帶著從容與堅定,踏上了被刺配滄州的路途。在前往滄州的路上,
朱仝遇到了一伙強盜。強盜們見他帶著枷鎖,以為是普通囚犯,便想趁機打劫。
朱仝心中煩悶,正無處發(fā)泄,見強盜來襲,索性施展武藝,三兩下便將強盜們打得落花流水。
強盜們見勢不妙,跪地求饒。朱仝看著他們,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憐憫,便放走了他們。
其中一名強盜對朱仝的武藝和為人欽佩不已,偷偷跟在朱仝身后,一直到了滄州。后來,
這名強盜在朱仝陷入困境時,出手相助,也算是一段奇緣。第四章,
滄州迷局:血染蓮花池滄州知府初見朱仝,便被他那氣宇軒昂的儀表所震懾。
只見朱仝身材魁梧,面如重棗,美髯飄飄,渾身散發(fā)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威嚴與正氣。
知府心中暗自思忖,如此人物,若讓他去服苦役,實在是埋沒了人才。于是,
不僅未讓朱仝去做那些繁重的苦力,反而將他留在府中聽用,以備不時之需。
知府那年僅四歲的小衙內,更是對朱仝的美髯癡迷不已。每當朱仝在府中走動,
小衙內便會邁著蹣跚的步伐,跟在他身后,奶聲奶氣地央求朱仝給他講《三國》里的故事。
朱仝本就心地善良,對這可愛的孩子也甚是喜愛,每每都會抱起小衙內,
耐心地給他講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、張飛大鬧長坂坡等精彩故事。閑暇之時,
朱仝還會抱著孩子上街,給孩子買糖人、看雜耍,日子過得倒也平靜,
仿佛暫時忘卻了前塵的煩惱。然而平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。盂蘭盆節(jié)那日,滄州城張燈結彩,
熱鬧非凡。放生池畔更是人山人海,人們紛紛前來放河燈,祈求平安。朱仝抱著小衙內,
在人群中緩緩穿行,小衙內手中拿著糖人,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。忽然,
朱仝眼角的余光瞥見雷橫在街角向他招手。他心中一驚,環(huán)顧四周,見并無異常,
便將小衙內輕輕放在石凳上,溫柔地叮囑道:“乖孩子,莫亂跑,叔叔去去就回?!闭f罷,
便匆匆向雷橫走去。等朱仝與雷橫交談完畢,匆忙返回時,卻發(fā)現(xiàn)石凳上空無一人,
只有那散落一地的糖人,仿佛在訴說著剛剛發(fā)生的變故。朱仝頓時感覺一陣天旋地轉,